欢迎来到云南大学深时陆地生态研究所!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北方石炭纪叶肢介的新发现

作者: 廖焕宇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1-25


叶肢介是生活于小型陆地水域中的甲壳类节肢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见于泥盆纪地层,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成员之一,对于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卡定以及古生态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发现叶肢介化石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发现的叶肢介化石属种占世界总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叶肢介化石却鲜有发现。

近期国际古昆虫学会(International Palaeoentomological Society)官方学术期刊《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y)报道了我所博士后廖焕宇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团队对我国河北省唐山市本溪组上部叶肢介化石合作研究的新进展。廖焕宇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黄迪颖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人员们在河北省唐山市郊的本溪组上部发现了一种新的叶肢介化石,将其命名为陈氏疱似渔乡叶肢介(Pemphilimnadiopsis cheni Liao et al., 2019),该发现是迄今为止我国的第五项石炭纪叶肢介化石记录。其物种名“陈氏”是为了纪念在该研究进行过程中因病不幸离世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丕基研究员。陈丕基研究员是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我国叶肢介化石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为世界叶肢介化石及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次发现的陈氏疱似渔乡叶肢介属于疱似渔乡叶肢介属,与该属的模式种,产自美国俄亥俄州和伊利诺斯盆地的P. ortoni高度相似,但体型却明显要大许多。通过对二者细致的对比,研究人员们认为二者相似度极高,生存时代非常接近,进而认为我国本溪组上部陆相沉积应与美国伊利诺斯盆地林肯组的弗朗西斯页岩层和科尔切斯特煤层时代接近,为宾夕法尼亚纪中—晚莫斯科阶到早卡西莫夫阶。这一结论与最新的全球石炭纪地层年代框架吻合,并为本溪组上部的陆相粉砂岩沉积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年龄参考。本溪组上部的陆相粉砂岩沉积中不仅产出叶肢介化石,还产出大量保存精美的昆虫化石,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古生代昆虫。该研究为这些重要昆虫化石的年龄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研究人员们还对陈氏疱似渔乡叶肢介的壳瓣性二型现象、幼体化石进行了报道描述,为认识这种叶肢介的种群生态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当前研究成果丰富了对世界石炭纪叶肢介面貌的认识,并为全球宾夕法尼亚纪陆相地层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B类项目(XDB260000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3543)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183118)的资助。

论文信息:Liao H.Y., Shen Y.B., Gao J., Huang D.Y.*, 2019. Pemphilimnadiopsis cheni sp. nov. (Branchiopoda: Diplostraca: Spinicaudata) from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of East Hebei, China and its bi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 Palaeoentomology,002 (4): 381-389.

论文链接:

https://www.mapress.com/j/pe/article/view/palaeoentomology.2.4.12

论文部分图版:

1DAA5

1、化石产出地层—河北唐山本溪组


2Pemphilimnadiopsis cheni壳瓣化石


7758

3Pemphilimnadiopsis cheni壳瓣的性二型现象复原图